9月22日下午,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学术委员会成员,按照学校关于“双论证”工作的要求,召开俄语专业“双论证”研讨会。俄语专业负责人姜娟代表专业教研室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。

窗体顶端
一是前期组织开展“双论证”工作的总体情况
邀请校外专家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黄冬晶、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张金忠两位教授进行了论证。根据两位专家的反馈意见,俄语专业针对18版培养方案召开了专题研讨会;针对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的“双论证”工作,聘请东北师范大学、哈尔滨理工大学、黑龙江大学省内外同行专家教授进行了论证;从同类院校、政府事业单位、企业、校友等不同层面制定了不同的调查问卷,根据专家论证和调查问卷结果,俄语专业召开了“双论证”工作研讨会,研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。
二是根据论证反馈意见,明确俄语专业的定位
在充分调研、吸收专家反馈意见后,确立俄语专业的发展的方向“以国情和校情为基础、以学科发展为原则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”。发挥本校工科特色,充分利用工科院校长线专业矿业及机械等学科特色平台,依托对俄合作的基础,将俄语专业的发展定位:依托国际合作办学,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优质的教师资源,结合本省市的地缘优势,开展“3+1”模式,培养以俄语为特长,向工程技术领域交叉学科拓展的,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俄语专业人才。
三是确定俄语专业的特色发展方向
针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,专业实行双轨培养模式“俄语+经贸”、“俄语+工科专业”。俄语专业培养方案设置的辅修专业有经贸、矿业、机械,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包括:工程文化概论、工程训练Ⅱ、科技俄语阅读、国际结算等课程。
四是找出目前俄语专业的发展存在问题
按照俄语专业国标要求,俄语教师严重不足;语音室建设没有达到要求;专业方向执行过程中的工作协调问题;俄语毕业论文双语指导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等问题;实习基地的建设等。

最后,院长母丽华教授肯定了俄语专业教研室前期的各项工作,强调要深刻认识开展“双论证”工作的重要意义,要对标新时代,适应新形势,打好人才支撑发展主动仗;要正确认识“双论证”的基本内涵与内在关系,明确专业发展规划,实现特色发展。各位学术委员会针对汇报材料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。